阻燃剂存在的目的是使非阻燃材料具备阻燃的性能,在一定条件下不容易燃烧或者能够自熄。随着阻燃剂技术的不断进步,阻燃的种类越来越多,其性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根据燃烧的链反应理论,维持燃烧所需的是自由基。阻燃剂可作用于气相燃烧区,捕捉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从而阻止火焰的传播,使燃烧区的火焰密度下降,最终使燃烧反应速度下降直至终止。如含卤阻燃剂,它的蒸发温度和聚合物分解温度相近,当聚合物受热分解时,阻燃剂也同时挥发出来。此时含卤阻燃剂与热分解产物同时处于气相燃烧区,卤素便能够捕捉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从而阻止火焰的传播,使燃烧区的火焰密度下降,最终使燃烧反应速度下降直至终止。一般与三氧化二锑并用。
在高温下能形成玻璃状或稳定泡沫覆盖层,隔绝氧气,具有隔热、隔氧、阻止可燃气体向外逸出的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目的。如有机阻磷类阻燃剂受热时能产生结构更趋稳定的交联状固体物质或碳化层。碳化层的形成一方面能阻止聚合物进一步热解,另一方面能阻止其内部的热分解产生物进入气相参与燃烧过程。
按阻燃元素的类别,阻燃剂分为卤系(卤系又分为氯系和溴系)、磷系、锑系、镁铝系、硼系、钼系等等。当前阻燃剂种类繁多,但综合上面七个条件,溴系阻燃特别应用于高分子材质方面无疑是最好的。因此溴系阻燃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有机阻燃剂。
固体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一般可分以下三个步骤:⑴、物质燃烧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⑵、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⑶、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物质继续分解使燃烧持续。阻燃的作用就是使上述三个步骤中的至少一个中止,它一般是通过气相阻燃、凝聚相阻燃或中断热交换等机理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