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液中使用表面活性剂作清洗剂,降低清洗液及污物间界面张力,清洗液首先可润湿污物表面,使污物膨润,然后渗透到污物之间,使污物分散。污物如属油类,则油脂先形成球状聚集在金属表面,表面活性剂挤入,使污物自金属表面脱离,移至清洗液中。本来不溶解的油污粒子,在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包围而“增溶”于清洗液中,不会再吸附到金属表面上。在洗涤时,如有机械力作用,就有助于污物脱离金属表面,提高清洗效果。由表面活性剂制备的乳状液除了具有上述清洗剂的清洗作用外,还根据溶剂相似溶解原理,内相油相的存在将使其对油污的溶解清洗作用大大增强。理想的清洗乳状液,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性:
(1)乳状液稳定,油相对油污溶解能力强;
(2)油相粘度低,最终易于水洗干净;
(3)油相最好无挥发性、无毒、清洗过程不会产生污染;
(4)容易破乳回收,再生利用。
加入电解质产生上述效果的原因,主要是离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随着液体中反离子浓度的提高,能很大程度降低表面活性离子扩散双电层的作用,使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降低,从而容易吸附于表面,并使平衡吸附量增加,并易形成胶团。但是,在提高溶液反离子浓度时,由于反离子的水化作用,使溶液中的游离水减少,因而表面活性物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有所降低。
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电解质对其溶液性质的影响较小,当盐的浓度较低时(如小于0.1mol/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在盐浓度较大时,表面活性才显示变化,但较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变化小得多。
电解质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盐效应,尽管这种盐效应对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及亲水基均发生作用,但它主要表现为对疏水基团的“盐析”或“盐溶”作用,而不是对亲水基的作用上,这是与电解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