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纤维表面的表面张力比较低,不易被水润湿。润湿理论认为,欲使有低能表面特性的纤维被水完全润湿, 则要求水的表面张力等于或小于纤维的临界表面张力。水在20℃时表面张力高达72 75×10-3N/m,必须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后,才能迅速润湿纤维。渗透剂广泛用于退浆、煮炼、丝光、漂白、染色、印花以及后整理等工序。用作渗透剂与润湿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适于作润湿剂,因为它们对纤维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反而阻碍进一步的润湿。
许多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与其结构具有如下关系:
1)各类表面活性剂同系物中,润湿性随碳链增加而增大,但都有一个高值。
2)支链烷基表面活性剂较直链烷基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好。
3)分子中引入第二个亲水基团,润湿性降低,酯化或酰胺化后可改善润湿性。
4)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基在分子链中央者,润湿性好,越向分子末端靠近,润湿性越差。
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润湿性随EO数增加而增大,但有一个极限值。
6)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与润湿性相关。HLB值太低,适用于作乳化剂,太高适应于洗涤剂,居中者作润湿剂。此外,在选用润湿剂和渗透剂时,还需要考虑使用温度、pH、加工工序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使用温度: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好选用Krafft点(TK)与溶液工作温度接近的品种。在Krafft点,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其大溶解度相等,此时表面活性剂达到大能力。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稀水溶液在浊点附近的狭窄范围内出现可逆的两相分离,因而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般选用浊点高于溶液的高工作温度的物质。
酸碱性:酸碱性不仅影响渗透剂的溶解度和使用效果,严重时还会使渗透剂分解。表2列出了溶液酸碱性与渗透剂的关系。渗透剂:漂白中选用渗透剂与漂白方式有关。次氯酸钠漂白一般选用非离子渗透剂,也可选用磺酸基琥珀酸酯基和烷基萘磺酸盐;H2O2漂白选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次氯酸钠漂白一般选用中、高碳醇或脂肪酸的聚氧乙烯加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加合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