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具有亲油基和亲水基,为两亲分子。水是强极性液体,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时,根据极性相似相引﹑极性相异相斥原理,其亲水基与水相引而溶于水,其亲油基与水相斥而离开水,结果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吸附在两相界面上,使两相间的界面张力降低。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在界面上吸附越多,界面张力降低越大。
表面活性剂在金属表面发生吸附时,其亲水基团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因亲水集团的性质不同,而与金属表面发生物理吸附或者化学吸附。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遵循不同的吸附等温式,表面活性剂浓度低时,在金属表面形成单分子吸附层,疏水的非极性部分在水溶液中形成一层斥水的屏障覆盖着金属表面。
当浓度较大时,则由于疏水基团互相作用而在金属表面形成双分子层吸附膜。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可以提高其缓蚀效率,当浓度增大到使其在金属表面达到饱和吸附时,呈现出佳的缓蚀效率,对某系表面活性剂来说,缓蚀效率在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达到大。
疏水长链烷基对缓蚀作用的影响比较复杂,当链长较短及杂原子上烷基较少时,碳链的加长及烷基的增加可使表面活性剂的缓蚀作用提高。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是由杂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烷基是斥电子基,碳链的增长及烷基的增多可提高斥电子效应,使杂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使得形成的配位键更加稳固,有利于提高缓蚀效率。但碳链太长的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下降,使其在腐蚀介质中的浓度达不到饱和吸附所需的浓度,所以达到一定的链长后,再进一步增加碳原子数,缓蚀效率反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