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讲过,密封胶是通过暴露在空气中接触水份固化的,密封状态下是储存稳定的。但是,这种稳定也不是绝对的,密封胶在储存过程中,填料中含有的羟基会与交联剂、催化剂发生副反应,这种副反应会逐渐消耗体系中的交联剂、催化剂,使之逐渐失效。表现出来的现象是,随着密封胶储存时间的延长,使用时它的固化性能就会降低,如表干、消粘时间延长甚至不能消粘,强度变差,不能完全固化,胶料变稠变干等。这种变化如果很微弱,胶种的固化性能还能满足用户和标准的要求,我们就认为密封胶还在保质期内,如果这种变化超过了这种限度,使得密封胶的固化性能达不到要求,就表明已经过期了。
由此可见,密封胶的储存期与体系的副反应程度直接相关,副反应的进行除了与体系配方工艺本身有关系之外,副反应速度与储存条件主要是温度有直接关系,储存温度越高,副反应越快,产品的储存期就越短,所以我们对产品的储存条件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储存温度不能高于27℃。当然,储存温度也不是越低越好,过低的储存温度(如0℃以下),可能会引起胶浆状态的不良变化。
密封胶储存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是另一个因素是密封性。密封胶使用的包装物(塑料瓶、软包装铝膜等)必须密封完好。如果密封不好,密封胶会因为接触空气而固化。
将密封胶从胶瓶打出成胶条,在打胶及对胶条的观察过程中可以对下列性能进行检测或简易判断。
(1) 挤出性:可以通过打胶时的难易程度初步感觉出胶的挤出性。
(2) 固化性能:胶条打出之后,可以测定表干时间,消粘时间以及完全固化时间,判断出固化性能是否正常。
(3) 触变性:胶条打出后,水平放置不变形,表面密封胶触变性合格,如果有流淌变形的现象,表明触变性不好。
(4) 硬度:胶条完全固化后(一般约1-2天),用手指按压胶条可以感觉它的硬度,该方法可以对硬度进行相对比较。
(5) 强度、弹性和伸长率:拉动完全固化后的胶条可以对强度、弹性和伸长率进行相对判断。进行这一实验时必须注意:我们平常是将胶条打在纸上的,从纸上撕下胶条后,往往在胶条上粘了一层纸,如果这样拉动胶条,由于纸是没有弹性的,一拉就会撕裂,同时粘在纸上的胶条也就会撕裂开一个口子,由于硅酮密封胶抗撕裂强度一般都比较低,拉伸产生的应力会集中在撕裂处,很容易从这里拉断胶条,影响观察判断。正确的做法是将胶条打在塑料薄膜上,待胶条完全固化后拉动胶条对性能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