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溶剂(一般为水)表面张力和液-液界面张力并具有特殊吸附性能的物质,具有两亲性基团是表面活性剂化学结构的共同特点。A、亲油基 又称疏水基,为碳氢链结构。如脂肪烃和芳香烃,对非极性物质如油有较强的亲和力;对水只有疏 B、 亲水基 电负性强的一些原子团或原子,如羧基、羟基、硫酸基、磺酸基,对水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或与水分子键合(形成氢键)。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而改变,但与一般溶质有明显不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从某一温度开始显著增大,溶解度显著增加的温度称为克拉夫点。克拉夫点是克拉夫研究肥皂时发现的,它是表面活性剂固有的特征值,具有重要意义。当表面活性剂的温度高于克拉夫点时,胶束发生溶解。与此相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当增加到某一温度时因发生浊化而降低,此温度称为浊点。
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加入无机盐可增加烃类的增溶量,使表面活性剂CMC降低,由于CMC下降,胶束数量增多,所以增溶能力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加无机盐会使液体栅栏分子间的斥力减少,于是分子排列得更加紧密,从而减少了极性化合物可被增溶的位置;因此,极性有机物被增溶的能力减小。加入盐的种类不同,对增溶能力影响也不同,钠盐的影响比钾盐大。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无机盐,其浊点降低,增溶量随着加入盐的浓度增大而增加。
目前,国内大量使用的乳油产品,在改变现有产品剂型和含量的条件下,对乳化剂进行适当调整,即可满足溶剂限量要求的简单方法首选一些重芳烃类溶剂(C9~C10),如沸点较高的溶剂油(如150号溶剂油等),其主要成分为三甲苯,溶解和乳化性能接近当前大量使用的二甲苯。
但考虑国内政策、法规的更新比较快,三甲苯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等问题,还是建议考虑更长远一些,尽可能彻底改变溶剂或剂型,以满足未来较长时间产品生产与销售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