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的增氧原理:在养殖水体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能使养殖水体中氧的饱和溶解度增大。根据水合物形成理论和双膜理论,由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在水体中水-氧合物一般首先在气-液界面形成,然后慢慢从气相向液相扩散。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体中,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水溶液中形成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溶解有大量的氧气,这样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水-氧合物的形成不仅可以在气-液界面发生,也同时可以在水体内部发生,降低了水-氧合物形成时间,提高了氧在水体中的溶解度。
现代养殖过程中需要对水体进行定期解毒,即消除水体、底部的有毒成份,如重金属离子、消毒杀虫灭藻药的残毒、生物代谢产物的毒素等。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用解毒性烷基氨基酸(每千克用3~4亩,用水稀释l00倍后全池泼洒)对药品的残毒或其他有害物质毒素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
养殖过程中对水质化验,往往会出现溶解氧偏低,氨氮、亚硝酸盐超标,pH值不正常等问题。溶解氧偏低可以投放糖酯类表面活性剂;酸碱度(pH)低于7时可使用棕榈季铵盐来刺激芽孢类生物快速裂殖生长或使用藻类生长素——月桂酸镁益藻而提高池水pH;硫化氢或亚硝酸盐超标时可使用双子基椰油甜菜碱类增氧剂,增加水中溶解氧,特别是底部的溶解氧,以利于有机物氧化分解。
常规水质改良剂中,我们往往会使用到大量的絮凝剂,如硫酸铝钾、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等,存在用量大、效果不稳定、形成二次污染等弊端。目前聚二乙基二甲基氯化氨、聚氨、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已在逐步替代上述传统净水剂。
国内广泛采用的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是聚丙烯酰胺系列的产品,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线性的水溶性共聚物,改性后制得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固体粉末,易溶于水,有很强的吸湿和絮凝作用,属线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带有正电荷,可使悬浮的有机胶体和有机化合物有效絮凝。